专业灭蟑螂|北京专业灭蟑螂服务|专业灭蟑公司|杀灭蟑螂|灭蟑螂药|生物灭蟑|中国生态灭蟑服务网

首页 | 蟑螂知识 | 蟑螂生态防制专业灭蟑服务专业灭蟑产品  |  行业动态 |  人才招聘  | 留言板
    本站公告  
 
    蟑螂知识  
 
    家庭灭蟑方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中国常见蟑螂种类

【字号 】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0日 打印本页

中国常见的六种蟑螂简介

宋建军

(北京安万泰生物科技发展中心)

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俗称油婆子。它的生活史周期在6种蟑螂中最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都是重要的家栖卫生害虫。

1、辨认特征

德国小蠊是室内蟑螂中体型呈茶褐色,雌虫色略深,成虫和若虫前胸背板都有2条平行的黑褐色纵条。翅发达,雄虫的伸近腹端,雌虫的超过腹端。

2、地理公布

德国小蠊遍布全世界以及我国的各省(区)。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为优势种,也是其他地区医院、宾馆、饭店等和火车、船舶上的常见种。

3、生活史

雌雄虫通常接近同时成熟,在成虫期的第710天中交配。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但雌虫只一次。雌虫在交配后23天就能产生出卵荚。卵荚79毫米长,略中弯形,较其他种类的为细。

德国小蠊生活史的一般数据,包括雌虫一生产卵荚数、卵荚内卵数、卵期天数、若虫蜕皮次数、若虫期天数、成虫寿命及生活史周期。但是这些数据,可因环境条件而有较大变化,例如若虫期在不良条件下可长达125天。在6种常见蟑螂中,德国小蠊产卵荚数最少,最多为8个,但每个卵荚含卵数最多,平均35个。

影响生活史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食物。例如在19摄氏度时,若虫期可长达147多天,而在31摄氏度,只需41.7天。温度也影响卵的孵化率。

4、生态习性

德国小蠊需要温暖、水分和食物。在住宅,它以侵害厨房和浴室为主,也见于饭馆、机关食堂、食品加工厂及船舶等等。

它以各种有机物为食,尤爱发酵的甜味食品。这种蟑螂,特别是带荚的雌虫和若虫,对水的需求尤较食物为迫切。如有水源,就是没有食物,成虫一般能存活1月有余,但若虫只能存活10天左右,如缺水,也无食物,则成虫在2周内死亡,若虫能存活的时间更短,受饥渴的个体,在白天也会从栖息场所爬出,到处觅食。因此搞好上述场所的卫生,也有利于对它们的防治。

德国小蠊由于虫体较小,常在缝隙中栖藏,尤其是木质家具的缝隙和角落,更是它们经常栖藏场所。这是因为木质材料的保温和保湿性能较好。但是在大宾馆的厨房中,木质家具已少见,它们也可侵入金属柜橱、瓷砖缝内栖息。

德国小蠊是较耐寒冷的蟑螂。它的成虫和高龄期若虫也偶见于室外,可在室外垃圾中生活。

这种蟑螂由于生活史短和适应性特强,以及由母虫携带着卵荚内的卵,胚胎发育受到较好的保护,孵化率高,所以,它们的繁殖率很高,居常见6种蟑螂之首,因此,它是城市蟑螂中最难防治的一种。

 

美洲大蠊(俗称大蟑螂)

1、辨认特征

美洲大蠊是室内最大的蟑螂,,一般体第2740毫米,但也有较小或更大的个体。雌虫和雄虫约等大,但雌虫较为肥胖。体呈红褐色。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袍色蝶状斑,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小尾”,中线前方有一“T”形黄色条纹;后缘呈灰黄色,色斑较宽。成虫翅发达,雄虫的伸达腹端。

若虫色泽一致,高龄期的前胸背板出现条纹。

卵荚较小,长仅8毫米左右,深褐色。

2、地理分布

美洲大蠊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但它的分布伸达温带北部。在我国已有这种蟑螂报告的有河北、北京、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新疆等省(区)。它是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南方诸省(区)的优势种。

3、生活史

 雌虫在羽化7天后才与雄虫交配,交配后1周左右开始生产卵荚。卵荚形成后在花12天内即产下。在室外,卵荚产于潮湿和隐蔽的场所,先在人参软的土上挖洞,然后产卵其中,再有碎土掩埋;也有产有潮湿糜烂的木头裂缝中。在室内,雌虫选择潮湿隐藏场所,由口中的分泌液直接粘在墙角、杂物堆中或物体表面上。在下水道和蓄粪池中,卵荚都产在井口周围的砖块上。

    在产卵荚的高峰期,雌虫每周可生产一个卵荚。

美洲大蠊的生活史周期长,通常历时2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世化。它生活史的一般数据可因环境条件而有较大变化,例如若虫期有时可长达22个月之久。

    本种蟑螂生殖的特点除生活史周期很长以及可有较大变化外,具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可以不经交配受精也能产生卵荚,其中的卵可孵出若虫。

4、生活习性

美洲大蠊喜温湿环境,在2133为活跃,而以28为最。与此相联系,它们栖生最适合的场所是饭馆、食品加工厂、食品杂货店以及面包房等,但也常侵害其他有食物的场所和地下室、下水道等。

它的食性很广,几乎可以靠任何有机物而生存。它爱好腐败的有机物,有时可见群集在垃圾堆和粪便上觅食。在室内,它除了啮食各种食物外,也可咬食书面,衣服、鞋袜子等。当缺乏食物时,它们也可以自相残食和吃掉自己产出的卵荚。

在温暖地区,美洲大蠊可终年在室外,如垃圾堆、厕所、下水道、柴堆、树皮下等生活。在温带,它们在夏季可在室外很好生存。

 

澳洲大蠊(俗称红蟑螂)

1、辨认特征

澳洲大蠊也是大型蟑螂,成虫体长2424毫米,通常比美洲大蠊略小。体呈红褐色。前胸背极与美洲大蠊近似,也有黄色边缘,但蝶状斑无中线向后延伸的“小尾”,前缘也无“T”形黄色条纹。前翅前缘基部有一金黄色条纹,这是本种蟑螂的重要鉴别特征。

第一龄若虫与黑胸大蠊的近似,但前者的中胸有1对淡色点,容易辨认。长大的若虫深褐色,胸节和腹节两侧有淡色点。

卵荚长1011毫米,宽约5毫米,深褐色,外貌近似美洲大蠊,但含较多的卵,外表有痕迹可见。

2、地理分布

澳洲大蠊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有记载。

3、生活史

雌虫长出卵荚后一天即产下。

4、生态习性

本种蟑螂比美洲大蠊更需要温暖的环境,因而它的分布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们在室内的栖生房舍与美洲大蠊近似,两者有时在厨房等处混居。

它除以含淀粉物品为食外,也喜欢咬食植物。

澳洲大蠊除在热带和亚热带外,在室外不易生存,在室外,它们常见于剥落的树皮下以及腐烂的植物内等。

在福建,它的密度高峰出现于6月。

 

褐斑大蠊

1、辨认特征

褐斑大蠊的成虫棕褐色,体长2530毫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不太明显的赤褐色锚状斑。翅发达,伸达腹端。

本种大蠊外形与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比较近似。它与美洲大蠊的主要区别在于尾须的形状,前者的短而末端钝,后者的较长而未端很细削。此外,褐斑大蠊雄虫的肛上板短小,而美洲大蠊的长大,中央有一深凹口。

两者的幼虫容易区分,褐斑大蠊的触角有白色标记,中胸背板有一半透明区;第一龄若虫的腹节背板乳白色。中型的若虫有些腹节背板有乳白斑,而澳洲大景的色泽一致。它与黑胸大蠊若虫的区别见后者的描述。

卵荚1216毫米,明显比美洲大蠊的为长。

2、地理分布

褐斑大蠊广布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它主要分布于南方,包括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在福建省的分布尤广,在各种蟑螂组成中仅次于美洲大蠊。

3、生活史

雌虫交配后经927天开始产生卵荚,携带卵荚不超过1天。1只雌虫少则仅产1个卵荚,多则可达21个。它的生活史一般数据见表一。

4、生活习性

褐斑大蠊与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同样需要温湿环境,比后者尤喜温暖条件。它通常见于贮藏食物的场所、食物杂货店、住宅等。在住宅,它主要栖生在厨房,常于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混居。

本种大蠊食性广泛,能以很多种的有机物品为食。

它在夏季可栖居室外,如枯树干、树皮下等场所。

 

黑胸大蠊(又称凹缘大蠊、烟褐蟑螂)

1、辨认特征

黑胸大蠊一致黑褐色,有油状光泽,体长2030毫米,与褐色大蠊接近。翅发达,雌雄的都超出腹端。

幼小若虫与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近似,但可根据中胸背板和触角色泽来判别。本种大蠊的中角背板几乎全部淡白色,第二腹节背侧缘也作白色,第二腹节背侧缘也作白色,而澳洲大蠊的仅有乳白色,褐斑大蠊半透明。黑胸大蠊触角的基部分节通常暗黑色,中间可有白环,而褐斑大蠊触角的基部分节白色。这3种蜚蠊幼小若虫触角末端都作白色。大龄若虫一致深暗色,容易和其他2种的区别。

2、地理分布

黑胸大蠊主要是亚热带种类,但在我国分布很广,仅次于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发现有这种蟑螂的省(区)包括河北、北京、吉林、辽宁、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新疆等。它是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城市居民区内的优势种。

3、生活史

成虫成熟后即行交配,交配后1520天产出第一个卵荚,雌虫携带卵荚约一天即产下。产卵的方式与美洲大蠊的类似。粘贴在家具角落、杂物堆以及书籍中等,也可产在松软地上、地板缝内等。晚秋产出的卵荚到翌年才能孵化。

4、生态习性

黑胸大蠊的室内的栖息地很广,与德国小蠊近似,并以厨房为主,多栖居在碗柜、桌子抽屉角落、炉灶边缝以及水池下等。在居室中,它可栖居在衣柜、书架,甚至在缝缝补补中发现。

本种大蠊的食性广泛,喜食香甜物品,如面包、饼干、西瓜皮等等。它也有外栖的习性。在室外,它们栖居在垃圾堆、木材堆以及空房等处,以植物、腐败物质等为食。

黑胸大蠊有时在晚上可受光的引诱而飞入室内。

 

日本大蠊

日本大蠊原产日本,过去常与东方蜚蠊混淆。

1、辨认特征

日本大蠊是较小的大蠊,体长2025毫米,深褐至黑褐色,稍有光泽。雄虫的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略呈三角形,背面有不规则的汪凹陷,雌虫的宽大,中央具锚状纹。雄虫翅长,超过腹端;雌虫的不发达,仅伸达不到腹部之半。

幼小若虫通常一致暗黑色,长大的若虫的前胸背板后侧缘有一色泽较淡的区域。

卵荚与美洲大蠊的近似。

2、地理分布

本种的分布较窄,迄今仅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海参崴有记载。在我国,它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河北、天津和辽宁等省市。在辽宁省的沈阳、抚顺、鞍山以及大连等城市,它是住房中的优势。近年,在湖北、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现。

此外,日本大蠊在江苏、山东和湖南也有发现。

3、生活史

雌虫在羽化后59天就可交配,交配后36天产出第一个卵荚。在沈阳地区,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约需1年。

4、生态习性

日本大蠊和本目其他室内种类一样,大多栖居在温暖、潮湿和阴暗的场所,主要侵害食堂、居民厨房、菜窖以及室外的仓库、厕所、暖气沟、禽舍等。隐藏在碗柜、墙缝、衣柜、煤箱、垃圾堆、木柴堆等处。它的食性广,但喜食淀粉和糖类食品。

在冬季,本种除在温暖的环境外,主要以若虫越冬,少数也有以成虫和卵荚越冬。

在我国的北方,日本大蠊在4月开始活动,6月出现密度高峰,这主要是由越冬若虫和成虫活动所形成。密度在7月由于成虫死亡而下降,但是8月,又卵荚孵出大量若虫而又出现一高峰,从9月起密谋逐渐下降,一般在10月,逐渐进入越冬。季节消长呈双峰型。

 

 

作者简介:宋建军,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保硕士,现任北京安万泰生物科技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在城市有害生物的防制技术方面有着较深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防制服务实践,北京安万泰已经为众多的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学校、医院、银行、社区家庭等提供了优质的虫鼠治理专业服务。

TEL13501128633  010-81380506 FAX010-81387400

Emailsinopco@yahoo.com.cn

 

返回上页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copyright©2008 中国生态灭蟑服务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4738号